《水浒》里的弱女子潘金莲,因不守妇道,成了中国历史上红杏出墙的典型代表!如果和《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相比而言,作为弱女子的潘金莲,付出的代价应该是惨重的。身为普通劳动妇女的潘金莲,落到了人头不保身首异处的下场不说,更为突出的是千百年来,她惨遭人世的唾骂,却始终没有借口和机会为自己辩解!
尽管小说带有虚构的成分和色彩,我们也不曾去考虑和追究过历史上是否有真正的潘金莲其人,可我们有谁能够站出来为潘金莲说句公道话呢?
那就先请你看看她的身世际遇,潘金莲自小命运堪怜,七八岁时就被卖到清河县的张大户家当使女,潘金莲虽是一介贫民的子女,为何却偏偏长了一段好身姿,出脱得肌肤冰雪。在张大户家里,潘金莲如同羊肉落到狗口里,张大户哪里会想到要放过花容月貌的潘金莲。潘金莲本应该顺着张大户的,但又有谁知道,作为普通女子的潘金莲,也有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小小的女子也有自己的意中情郎。张大户倒是羊肉没吃到,反而惹了一身骚,真正“赔了夫人又折兵”,为了满足自己的妒忌心理,只好买了些嫁妆把她下嫁给武大郎。
我们来看看武大郎其人,天生侏儒矮小,人称“三寸丁,果树皮”。对于他和潘金莲的婚姻,可谓极不协调,是所谓地地道道的“鲜花插在牛粪上”,我认为,这一点和以后潘金莲的出轨是密不可分的。为了生存,武大郎每日不得不早出晚归,到街上叫卖烧饼。他根本没有想到一个年轻女子空守闺房的寂寞,就如此方面而言,武大郎读到书也许实在太少了,更何况“女人心海底针”,谁又揣摩得透呢!
西方的娜拉为什么会出走,因为她禁受不住封建思想的束缚,因为她先知般地意识到那个时代与她格格不入。为了挣脱禁锢时代的思想枷锁,东方艺术的产儿潘金莲不得不和娜拉一样,只好放手一搏孤注一掷。同样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可选择的方式却迥乎不同,在那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便产生截然不同的结论,历史在造就英雄人物的同时,也会把一部分无辜者推向了罪恶的深渊。有道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作为弱小者的潘金莲,又怎么能逃脱了命运的束缚,又怎么能走出自己的悲剧人生!
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她欲望之火燃烧得如同春天里花儿的红艳!花儿为什么会这样红?一句话,因为是两个爱情力量的美好结晶!可作为年轻貌美岂年纪才过在桃李年华的潘金莲,精神又怎不会感受到孤独和寂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困居樊笼的鸟儿,也有展翅蓝天的欲望!
潘金莲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里,是不是燃烧过一团一团欲望的烈火!她内心的世界里会平静吗?试想,如果她下嫁的是武松,她的命运里会演绎出这么一出悲剧吗?即使不是这样,武松如果能放下正人君子的“高姿态”,接受了嫂嫂劝喝半盏残酒,容许了嫂嫂的那一次抚摸,接纳了嫂嫂的那一次投怀送抱,和自己的嫂嫂能粘在一起,事情还会有如此多结局吗?
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去责怪潘金莲。在这出悲剧中,媒婆为了一己私欲,千撮合万撮合,硬把潘金莲这样好的女子往火坑里推、往刀尖上曳,致使她一步步走向了犯罪和死亡的深渊,可又有谁同情潘金莲了!媒婆的死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的,是上苍给予她的最佳惩处,和潘金莲的死不能相提并论,原本是有着本质对区别的!
她把希望寄托到了西门庆的身上,西门庆的出现给她的生命带来生活的曙光。西门庆风流倜傥洋洋洒洒,出手阔绰大方,和她郎才女貌,刚好天造地设的一双。那个社会极其讲究门当和户对,当时的西门大官人肯放下架子也是出奇意料之外的事儿。只是他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已,所以他极尽情致地沾花惹草、捉弄丽人。要是在当今这个社会,他们二人的勾当纯属正常举止,不满意的婚姻完全是可以改变的!
历史河流不休止地向前推进,我们也不能一概用老眼光来看事物,否则就无法跟上历史的足迹而被现实淘汰。如若是现在,西门庆包二奶、多养几个老婆关别人什么鸟事,也没有人会“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呢!现代人在这一方面已经看的够开放的了!所以潘金莲西门庆事件的罪魁祸首,追究来追究去应该怪罪历史,或许只是他们生不逢时的缘故!
千百年来,在你或许别人不停歇地诅咒和谩骂的同时,你可不可以抛开伦理道德的圈套替他们考虑考虑呢?有几人发自内心为他们的悲剧找过理由,尽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呢!当今社会,潘金莲和西门庆似的可也不少,可你看得顺眼也罢,看不顺眼也罢,事实本身就是事实!聪明者“狡兔三窟”,让人摸不着边际,再说也有人把男女之事看作了正常交易了。
潘金莲啊潘金莲,要怪就怪你生不逢时,要怪就怪你红颜薄命!如果把你们的丑行和劣迹放在当今茫茫人海中,那可算不了什么!也不可能会被推上断头台、打入万劫不复之地的,因为他们罪不至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