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渴望天长地久、地老天荒的爱情,可是为什么爱了一段时间后,爱情的力度会逐渐降低,激情会逐渐冷却,甚至于感到爱的辛苦、爱的疲劳、爱的清汤寡水没滋没味了呢?为什么单身贵族会四处飘荡?这是人自身的失败,还是爱情自然发展的结果?
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辛蒂.哈赞在对37种不同文化层次的5000对夫妻进行医学测试后得出一个结论:爱情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激发出来的,时间久了,即使是最容易对异性产生冲动情绪的人也会对其产生抗体,两年后它们的作用便失效了。超过这段时间,男女双方或者分手,或者心平气和地一起过日子。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爱情的保鲜期是18个月到30个月。这个结论对于很多对爱情保有美好憧憬和幻想的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事实一遍又一遍的证实着这一结论并非虚幻。一位刚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女硕士研究生性格内向,寒窗苦读20多年书后,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一份工作,有了不菲的收入,她开始关注自己的个人问题了。在一个圣诞之夜,她和朋友一起参加了由同学联谊会举办的鸡尾酒舞会。一位男士很有风度的向她做出了“请”的姿势,邀请她跳舞。可是在书本里钻了二十几年的她,只知道弄学问却不会跳舞,想拒绝,那个男士却像势在必得似地硬把她拉进了舞池。一支曲子下来她有了感觉,原来跳舞就这么简单,只要跟着男人的脚步走就是了。朦胧的灯光下她仔细的端详着抱着自己的那位帅气的男人,伴着音乐的旋律,迈着轻盈的舞步,她的想象力开始发挥作用了,她希望那个男人就这样一直用手托着自己的腰跳下去。从那以后,她无时无刻不期盼着那个男士的电话和约会,如果有几天得不到他的消息就心神不宁,这个男人是那样的完美,好像他的一颦一笑都是那样令人心醉。知觉告诉她,自己已经深深的爱上了那男人。在相识的两个月后,她不顾好姐妹们的反对毅然结婚了。她说我要用事实告诉姐妹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一见钟情的浪漫。
新婚那会儿她像掉进蜜罐里似地,幸福得一塌糊涂,工作累了,回到家里睡觉前他给她按摩烫脚,节假日里,西餐、郊游、自驾游,充满着浪漫的欢愉情调。时间不久,这种情调就开始降温了,他不在温柔的给她按摩了,烫脚的项目也取消了,在床上也没了哪些甜言蜜语,即使要求欢愉,也是敷衍了事。这时她发现自己钟爱着的男人怎么那么多毛病:从来不做饭洗碗、脏衣服随意乱丢、屋内抽烟、进门不换拖鞋、不坚持每天洗澡,更可怕的是竟然经常与不相识的朋友约会,深更半夜不回家。为此,她们开始了争吵。结局是不言而喻的,她这样忏悔似地叙述了这时候的心情。她说:“当初我们是真的爱对方,以为对方完美无缺,可是真的在一起了,近距离的生活像放大镜一样,把彼此的缺点越照越大,于是,我们看到了对方丑陋的一面,便选择了退”。
爱情总有一见钟情的成分,爱情的温度上升的越快、越高,一见钟情的成分就越大,专家告诉我们,从理论上讲,或许一见钟情就是破解爱情密码的一把钥匙,但是,相爱容易相处难。当爱的虚幻在现实中渐渐消退,发现梦幻中的她和他回归于本来的面目,就有了“因陌生而相爱,因熟悉而分手”的说法。婚姻需要磨合,婚姻需要保鲜,放弃那个理想化的幻影,学会与现实“妥协”,才能真正体会到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真谛。在平淡中相互欣赏,爱情才能常青不败。其实,爱情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当我们在坠入爱河之前,就做好爱的情绪准备,把目光保持平视,努力去掉虚幻的成分,就会减少选择的失误。在相处过程中双方都能经常审视自己,深化自我认识,努力完善自我时,就会探索到制作爱情保鲜的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