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年级对一个人完成学业,甚至造就自己的风格、做人及做学问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它是个转折、衔接点,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我用六句话来概括:
第一:川广自源,成人在始。意思是说起步很重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用这个比喻大学一年级的重要性,一年级起步得好,不管日后的工作或继续再学习,都有了较好的基础。这就像河流一样,越流越宽,波涛汹涌,但必须有个很好的源头。
"大一"为什么是个"源"?中学以前的教育最大特点是过程教育,大学则带有终结教育性质;中学阶段所学都是基础性的东西,而你们所学更多的是专业性的,具有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如果进入大学后,还是维持中学的学习办法,是不合格的。首先要改变中学的学习方法,上课必须做笔记,把老师讲的要点马上记下来,回去以后就读书,到图书馆去找书,查老师讲的知识系统还有哪些最新的东西没有讲进去,老师的观点还有哪些新的解释方法。我认为大学教育就是从图书馆开始,从实验室开始;而你们没人去读,这主要是观念没有改变的缘故。读书只是读教材,读完就认为是合格,是中学的水平观。如果一年级开始就改变这个观念,三年下来,就会在弄清楚很多问题,此方法一进入大学就要开始。读书时讲义不看,一直问重点在哪里?那是没有能力的表现了。能力是建立理解的基础上的,建立在自己创造性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什么东西更有价值,不是分数,而 是在你真正理解的知识。
第二个问题要端正学习动机。一个人的学习读书,并不是一开始就上层次、顶点;所有的发明家、伟大的人物,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念名牌学校的,爱因斯坦念的就是瑞士高等工业学校,相当于我们华厦这一类的高职学校,而且他考试经常不及格。但是这种学校照样培养出很多人才,另一个巴黎高等工业学校就曾出了三个诺贝尔奖得主。清华大学,可谓名满全国,至今半个诺贝尔奖都没出来,以后可能有。所以读书不在学校名气大小,而在于你一开始能否进入状态。要检测自己的融入度,融入到使自己成材的起点上,融入到这个过程里来。
第二:见必先知,事无后悔。也就是一个好的优秀的人材都有个预见性,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判断。
要把握大一这一关键时刻,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社会责任与个人奋斗目标的磨合问题。从大学生活开始,就努力去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去创造财富、独立去承担责任,这些也是一种理想的内容,所以大学要进行理想教育。青年人充满着热情,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热情,一种继承管理国家从事生产养活人民的热情。所以你们要有这种社会责任心,并不断增强且具体化。要实现一种理想,必须要先知,要有正反的比较,要找到正确实现的途径,包括判断的能力。每一个人踏上社会后,有个接受度的问题,只是现在没有暴露出来。有的人一进入社会马上被人家接受,接受他的能力,包括他做工作,做一份事情他有头有尾,知道重点,也做得很好,如做会计,所有帐目做得很好,这就是一种能力。能力培养是无止境的,如果这个能力有了,马上可以被接受了,会得到很好的报酬,因为社会尊重你的能力。
还有一种交往的能力,和很多人能共处、能沟通、能理解别人的困难和成绩,能理解别人各种各样的意见,这个非常重要;另一种管理的能力,管理本身是个系统的问题,你把它理顺并很快就掌握,这样你的社会接受程度会得到提高,很容易成功。社会上并不完全看学历这块牌子,重要的是你的能力。比如公司吸收管理人员时,学历很高、工作、办事效率却不高,它就不一定要你,而看能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