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招商:
创建于2007年6月的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项目实现招商满员,吸引51家企业入驻,其中生物医药企业占有24席,其他还包括IT服务外包、法律咨询等企业和机构。
从半年前入驻率不到50%,到现在企业排队等候“入孵”,在全球经济环境遭受重创期间,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预计全年园区入孵企业生产总值将达到7000万元,为开发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输出一批优秀成长型企业。
锁定朝阳行业
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号大街21号路口,主要为初办企业提供办公用房、企业管理等多种便利,尤其是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
在一楼大厅内的导向牌上密密麻麻地挂着51家入驻企业的名称,生物医药类和服务外包类的企业尤其密集。“去年招商只完成了一半左右,而且混杂着各行各业的企业。”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司副总经理杨琦说,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环境发生逆转后,在孵的企业出现了“逃亡”现象,“反复考虑后,我们决定壮士断腕,首先淘汰一些缺乏成长性的企业,并结合开发区产业发展导向,将招商目标锁定在生物医药企业。”
相对其他高新产业,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前期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此专门将该类企业注册资本放宽到500万元,入孵时间也由原来的3年延长至5年。这一消息在生物医药行业内传开后,初创型企业纷至沓来,有些甚至放弃原有办公区和实验室,进驻高科技企业孵化器。
园区内资源共享
联川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最早进驻孵化器的生物医药企业。入孵三年来,公司的员工也从最初的三人,上升到了十多人,年均科研产值增幅超过50%,今年更是有望突破500万元。
今年4月,联川公司在“孵化器”的四楼又租下了200多平方米的场地,还投入了150多万元,设立了新的实验室。“幸亏‘抢’早一步,否则就租不到了。”公司技术总监郎秋蕾望着日益满当的企业导向牌感叹道。不过,让她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同行搬进来后,相互间可以共享仪器设备等资源。“比如说,我们要用到某种微量试剂时,或许能从左邻右舍处分享到,省去大剂量购买的成本。”郎秋蕾现在就习惯在“孵化器QQ群”里寻找各类资源,“缺点啥就先去群里吼一声,没准就能得到回应。”
生物医药是个无限细分而又关系紧密的产业,众多同行业的企业聚在一起办公,很容易就能发现项目交叉点,甚至实现上下游产业链合作。诺泰制药是一家以研发与生产基因工程蛋白质类药物与合成多肽类药物为主的企业,今年5月从其他城区搬迁至孵化器。“孵化器不仅能提供优惠政策,更有潜在的合作伙伴。”其市场部副经理胡桂香透露搬迁的原因。
除了企业之间共享资源外,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将加大公共资源平台建设的投入,同时在二期内预留了三个医药中试平台,建成后将向所有入孵企业甚至全省初创型企业开放,以节省他们的前期投资。
苦练内功,提升服务
“一免二减半三优惠”,这是孵化器前三年给予的房租优惠。今年是孵化器一期投入使用的第三年,大部分入孵企业都只能享受到30%左右的租金优惠。在租金优惠幅度大幅降低,整个经济形势又不如从前的情况下,如何吸引企业入孵,并且留住“金蛋”企业安心在孵,管理方在更多细节上考虑给企业提供优惠和方便。
“小型高新企业的创业者多是由科研人员转型过来,企业管理往往是他们的‘短板’。”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司副总经理杨琦在谈到如何打造整个孵化园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时表示,“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必须先有理念上的转变!要主动挖掘目标客户的深层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想企业所想,主动替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保姆’服务。这使得我们孵化器在硬件设施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在软件环境上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未来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将成为入孵企业的“贴身保姆”,从企业工商税务登记、人事管理到管理咨询、科研成果申报等等,均可以在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的二期工程内的一站式办事大厅内得到解决。
同时,孵化器还不定期地召开入孵企业座谈会,不但给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沟通和交流平台,同时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各类困难。
今年5月,总建筑面积达13.6万平方米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包括办公用房和中试平台,并设置餐厅、运动休闲房、会议室、银行等配套服务设施。“二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作,也听取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建议,比如考虑了生物实验室要求的通风标准等,尽可能地为意向企业量身定制办公和试验用房。”杨琦介绍说,二期项目除了选孵新进企业外,还将满足一期在孵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就近拓展的空间。
再过几年,孵化器内的“金蛋”将孵化“毕业”,开发区规划的新药港产业园是他们从科研走向产业化生产的又一安身之处。而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将在积累管理经验后,准备尝试从‘选蛋’向‘造蛋’转型,主动寻找项目,促使它进入市场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