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就是人类有一天最好不要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发愁,大家不用像动物一样,每天为增加物质财富而斗得眼睛发红,而是去当各种艺术家,从事各种创造性的工作----
谈到财富,我大抵就想起过去受教育的时候,课本上说,人们把财富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首先就是钱,其次,还包括各种可以用眼睛看到的,可以用手触摸到的各种动产不动产,一般都是可视可见的,有形有貌的,可以称量的,容易有价值和价格的,可以不断生产出来的东西。
而精神财富,则是专指那些蕴涵在有形物品中的无形的东西,包括各种艺术品、音乐、文学、舞蹈……还有我们的经验、感情、思想和精神等等。精神财富虽说也可以不断地生产出来,但似乎更多地需要继承。
物质财富不如精神财富那么容易积淀,你看一座房子肯定不如一种生活信仰的生命要长久。
这种两分法,我觉得今天仍旧可以适用。不过,因为分工的原因,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财富,要看自己的选择。
此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物质财富是基础,而精神财富是建立在物质财富基础之上的东西。
这好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不太好回答。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人在狩猎的时候,打到了猎物,一定会总结经验,把经验传给下一代,或者干脆就是一边打猎,一边给孩子传授经验。这个经验,是否就是精神财富,而那个被猎获的动物,就是物质财富?
可见,原始人也是有自己的宇宙观,自己的娱乐,自己的精神世界,哪怕很原始朴素,很神神鬼鬼,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精神财富一般不太容易估计价值和价格,不太容易在市场上标价出售。当然,今天的大部分精神产品,都已经有了价格了。这很好,说明财富的核心问题,就是财富既然是创造出来的,就应该通过交换的原则,让更多的人享用。
而我还要谈到文化这个概念。所谓文化,从大的方面说,指的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比文化的概念略微大一些,它包括了文化本身的特性。物质财富和如何创造物质财富,也是大文化概念之内的东西。
而小的"文化"概念,指的就是人类的思想情感,看待世界的方式、经验,以及语言、习俗、审美等各种"软性"财富。现在小的"文化"概念,大致等于,或者说基本等于精神财富这个概念。
近些年,还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财富的。这是同义反复而已。
我是一个作家,说实话,对赚钱赚到手烫,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对今天那些物质财富拥有比较多的人,一点也不眼热。对我来讲,只要有安稳的居所,衣食无忧,加上出行方便,就可以了。当然,今天实现了这个目标的,也叫作"中产阶层"了。
这个物质基础,今天的很多作家包括我,应该是都有了。我感兴趣的就是创造精神财富。说白了,人一辈子就只能够干好一件事情,干别的,那些所谓的多才多艺的人,其实大都是三脚猫。我必须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一个事情中去,具体到我个人,就是写出独特的作品。这很难,比赚钱要难多了。因为精神财富是一种积淀,很难变成一座精神的大山。
我小时候对人的物质性非常不喜欢,觉得连一天三顿饭都很麻烦,曾经幻想,假如空气中就有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全部营养该多好,就不用为每天吃什么以及挣来吃饭的钱发愁了。
我很高兴有很多人正在通过他们的智慧,为全社会创造着丰富的物质财富,他们的钱越来越多,还上了各种各样的排行榜。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干到了顶尖水平,不管创造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的人,最后都殊途同归了。
反正我对赚钱没有什么太大的冲动,相反对各种精神生活和精神财富,却一直很热衷。我的理想就是人类有一天最好不要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发愁,最好人人都是艺术家。大家不用像动物一样,每天为增加物质财富而斗得眼睛发红,而是去当各种艺术家,从事各种创造性的工作。人之为人,在于创造性地生活,生活在一种创造的情景中。当然,也许我的这个理想,只有物质财富到了非常充裕的时候才行,或者永远到不了这一天。
所以,说到底,"我的财富观"是一个陷阱,最后成了"我的人生观",或者"价值观"了。
邱华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专业作家。1969年生于新疆,祖籍河南。现任职于北京某报社。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花》等6部;中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110篇,散文、评论、诗歌集等各类著作40余部,300余万字。作品被译为英、法、意、德、日、韩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曾获得《上海文学》小说奖、《山花》小说奖等十几项奖。